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100年上學期佛學與人生期中考 重點整理

100年上學期佛學與人生期中考julia 重點整理

第一章關鍵詞彙的意義:緣起、無明、八不中道、阿賴耶識、六相圓融、六大緣起、緣起性空、一心二門、三法印。
第二章關鍵詞彙的意義:無我、無常、五蘊、空。
第三章關鍵詞彙的意義:業(業力)、三毒、懺悔、業報轉移。
第四章關鍵詞彙的意義:因果、四諦、八苦、現報、生報、後報、因果報應、因果規律。
第五章關鍵詞彙的意義:輪迴、五戒、十二緣起、三學。第六章關鍵詞彙的意義:業力、無明、無常、無我、六度。以上有一些重複,請大家一併理解。

第一章關鍵詞彙的意義:

◎緣起:一切現象、所有事物均處於因果關係中,依照一定的條件而生起,由互相依序的關係成立。即各種條件聚合,產生互相依存關係,構成某種特定現象。

◎無明:即是愚癡、蒙昧無知、不明事理。「無明」是生死、煩惱的總根源,由眾生得愚昧無知而引生了各種行為活動。

◎八不中道:八不即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
「八不」旨在破除眾生對「自性」的執著,「自性一破,所有戲論自然息滅。「中道」為捨棄兩個極端的不偏不倚觀點。捨離八個極端或八個邊見,就是「八不緣起」,亦稱「八不中道」。

◎阿賴耶識:意譯為「藏識」,別稱阿陀那識、種子識、異熟識、第八識。阿賴耶識是一切諸法的潛在能力,所有事物的根本原因。阿賴耶識裏能夠直接產生事物的各類功能,即名「種子」。

◎六相圓融:亦稱六相緣起。六相是:總相(即整體)、別相(即部分)、同相(同一性)、異相(差別性)、成相(相互依存性)、壞相(各自獨立性)。這六個現象雖然各有自身的性質,但又都可以融合無間,完全沒有差別。所以稱為「六相圓融」。

◎六大緣起:以地、水、火、風、空、識六種元素為宇宙萬物之根本的緣起思想。

◎一心二門:一心即指眾生本具的清淨心,也是世間和出世間一切現象的根源。可以從主體和緣起兩方面來觀察,即分為「心真如門」、「心生滅門」。二門是一心生起萬法時的邏輯過程和變化現象。

◎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是整個佛學的理論核心和根本原則。第二章關鍵詞彙的意義:

◎無我:亦稱非身、非我。佛家認為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的、實在的自體即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自我」的存在。梵文是指世間一切現象皆無獨立恆常的自體。

◎無常:一切有為法生滅遷流而不常住。

◎五蘊:佛家把它們看作是構成世間萬物和有情眾生的五種因素。即類聚一切有為法(由因緣聚合而成且有生滅變化的事物或現象)之五種類別。
()色蘊,凡有形質、佔空間的東西都叫做色。如地、水、火、風及由其所構成的事物
()受蘊:及由感官接觸外物所產生的感受。苦、樂、捨等所生之諸受。
()想蘊:指想像、聯想、思考等活動。
()行蘊:泛指一切身心活動。有身業、口業、意業。
()識蘊:即對外界事物加以區分或識別。識有六種,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空:是否定恆常不變的實體慨念,一切事物均「無自性」、「本性即空」「空」復亦空。第三章關鍵詞彙的意義:

◎業:泛指眾生有意識的一切活動,一般多指身、語、意三業。

◎業力:由各種善惡行業引生善惡果報的無形潛存動力。

◎三毒:貪、瞋、癡。又稱三不善根。三種基本的負面心智狀態,貪愛、瞋恨、癡迷。

◎懺悔:原是對人發露過錯,請人寬恕原諒的意思。佛家以懺悔為消除罪業、清除心垢的重要方法。

◎通懺:即慨括性地對以往所造諸多惡業進行發露懺悔,它用於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人。

◎別懺:即個人針對自己所造作的違反戒律的言行舉止,心思念頭,在佛菩薩前,或在依止師傅前,進行發露懺悔。

◎事懺:即舉行各種懺悔儀式,如藥師懺、大悲懺、地藏懺等。通過禮拜與供養三寶,來懺悔業障,清淨身心。

◎理懺:即經由締觀諸法實相,了悟業性本空的道理,從而達道淨心止惡的目的和效果。

◎業報轉移:依循佛法修習可以轉變或消滅惡報,尤其修心修慧、修道修善可以斷絕惡源、不結惡果,甚至可以重罪輕受。第四章關鍵詞彙的意義:

◎因果:因果是宇宙萬物生成變化的普遍法則,也是佛家用意解釋世界萬有關係的基本理論。一切事物都是仗「因」託緣,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為彼「因」,待生緣聚集又生成它「果」。這樣輾轉互攝,於是演成森羅萬象的宇宙,以及錯綜複雜的人生,宇宙人生的各種現象都無法脫離因果關係。

◎四諦:即指苦、集、滅、道四種真理。

◎苦締:乃人生苦的真理。即人生自始自終充滿了痛苦。佛家把這些痛苦慨括為八大類=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集締:由果推因,尋找苦的原因。

◎滅締:即滅除痛苦的真理,亦即滅絕無明與行業。

◎道締:即消除人生痛苦,實現涅盤聖境的方法或途徑,亦為達成佛家崇高理想而應當遵行的八種方法,即「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八種苦果,為四諦中苦諦之主要內容。即:()() ()()()愛別離 () 怨憎會 ()求不得 ()五陰盛,五陰:即色受想行識。

◎現報:果報再現前或今生就會成熟。

◎生報:指今生所造的善惡業因,要到來世才會受報。

◎後報:今生或宿世所造的善惡業因,由於各種條件還不具足,必須等到多生後世,甚至極為久遠的未來,才會因諸緣齊備而果報成熟。 ◎四緣:因緣、次第緣、所緣緣、增上緣。

◎五果:異熟果、等流果、士用果、離繫果、增上果。

◎六因:能作因、俱有因、同類因、相應因、遍行因、異熟因。

◎因果報應:強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來世的命程由今生的善惡行業所決定,使得一般眾生能夠警惕在心,不敢為惡。

◎因果規律:佛家因果報應論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抑扼揚善,祛邪扶正的道德調節功能;在一定範圍內,為淨化人心,以及提昇社會道德水準發揮特殊的作用。

◎因果法則:行什麼善,就有什麼樣善報;做什麼惡,就有什麼樣的惡報。即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經驗事實。第五章關鍵詞彙的意義:

◎輪迴:亦稱流轉、輪轉、生死輪迴。意謂如車輪轉動不停,指有情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在三界六道中出沒無窮,循環不已。簡言之,人死之後,依著自己造作的善惡業力,獲得善惡果報,一生一生的延續,即是輪迴。

◎有情輪迴轉生的過程四有:中有、生有、本有、死有。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十二緣起:指眾生整個生命過程或生命序列的十二個環節。即無明、行、世、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三學:乃學佛者所必修之戒、定、慧三學。又作三勝學,戒定慧三學主要在對治貪、瞋、癡三毒,只要戒除貪戒、定其妄心、開發智慧,即可解脫人生的痛苦,跳脫六道輪迴。第六章關鍵詞彙的意義:

◎生死:今生的行為造作和來世的承受果報環環相續,生與死只是生命流轉的兩個環節而已。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賴耶變現:宇宙萬物的一切諸法,不論是內界或外界,不管是精神或物質、無不是由阿賴耶識所變現而成。

◎出生有四種方式: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七種生死:分段生死、流入生死、反出生死、變易生死、因緣生死、有後生死、無後生死。

◎一念:即心思活動的最短過程,也是極短促的時間單位。

◎五根:眼、耳、鼻、舌、身。

◎無明:即蒙昧無知,不明真理,具體來說是指不明緣起、無常、無我,以及因果報應等佛理。

◎無常:即是變化不居。由緣而起的事物都在遷流變化中,沒有瞬間的停止。

◎無我:一切事物,包括個體生命,都在流變之中,都沒有自己不變的自在實體,或恆常不變的「我」,故稱無我。

◎八筏:即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依八正道修行,可以度過生死苦海而達到涅槃彼岸,故喻八正道為八筏。

◎三學:亦稱「三無漏學」,指學佛者修持的戒、定、慧,是初期佛學修習的基本方法。

◎智慧分成三種:聞慧、思慧、修慧。

◎六度:即是六種從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的方法。其內容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