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暑期服飾與生活

(92)服飾與生活
第一章 認識服裝
. 服裝的功能:
1. 增加魅力,吸引異性注意
2. 象徵階級身分地位
3. 炫耀財富,以達自我肯定
4. 認同團體或族群
5. 表達信仰及價值觀
6. 提高個人之自尊心
7. 擴張肉體的自我
8. 展示戰利品,顯示穿著者的優越感,力量,勇氣和技能
9. 威嚇敵人,求得勝利
. 人們穿衣的原因:
1. 端莊/遮羞理論-為了遮蓋羞恥或隱私的身體部位,保持端莊,符合社會道德標準。
2. 不端莊,性吸引力理論-認為服裝可以遮蓋身體同時也會引起化朲對該身體的注意。
3. 裝飾理論-人們打扮是藉由裝飾身體來表達審美觀及達到心理與社層面的目的。
4. 保護理論-為了從心理和生理層面去適或保護身體以避免來自環境或人為的傷害。
在生理面:禦寒、避暑、防止意外傷害、防禦敵人攻擊、防禦動植物的傷害,
在心理面:防禦邪魔惡靈、保證生殖能力、防禦道德危險。
5. 人類需求理論-生理、安全、愛、自尊、自我實現的需求五層面。
6. 藝術美學理論-是一種表示文化和術的表現方式,人藉由服裝達到追求美的理想。
. 服裝的重要性:
(1)服裝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運動、工作、遊戲、學校等。
(2)服裝傳達意義,經由服裝的視覺線索,可以判斷穿著者的年齡、性別角色、族群、社會地位等。
(3)服裝保護身體,避色身體在環境中受到生理、心理及社會的傷害。
(4)服裝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5)服裝形塑個人對待它人的互動。
(6)服裝使個人勇於接近或拒絕他人。
(7)服裝反映一個人如何看待他自己。
(8)服裝表個人及社會之價值觀。
(9)服裝可是社會的身體或與週遭社會的系統有所關聯。
(10)服裝不僅只是物品和材質而已。
(11)服裝是歷史中任何時間的紀錄。
(12)服裝反映時代精神。
(13)服裝反映社會變遷。
. 服裝的分類
1. 身體修飾:身體形狀的修飾(穿束腹或整形內衣)、身體顏色的修飾(彩繪、刺青、抹化妝品)、身體質感的修飾(擦身體乳液、保濕面霜)、身體氣味的修飾(擦香水、用有香味的乳液)、身體味道的修飾(擦有水果口味的口紅、擦有味道的身體乳液)
2. 身體添加物: 身體包裝-直接包裏,圍繞或懸掛於身體上的物品(如:領巾、頭巾)
身體包裝-懸掛型(指懸掛於身體部位的服飾,如:披肩和斗篷)
身體包裝-預先成形的(指符合外形,經裁剪的服飾,如:外套、夾克)
身體包裝-組合式的(指用兩種以上包裝形式做組合)
. 服裝的功能
(一) 生理功能:舒適、保護、外觀、醫療衛生。
(二) 心理功能:服裝與自我概念、與自尊/自信、與情感抒發、與心理衛生。
(三) 社會功能:具有符號特性、是非誩言的溝通、可以影響人際互動、可以代表職業和身分地位、可辨識年齡、可區分性別角色、可加強性吸引力、服裝的從眾與個人區分。
(四) 美感功能:具有七大要素-產品或環境、甄選與鑑賞、物體形式、表達抒情、象徵意義、非工具性利益、愉悅或滿足。
. 服裝的概念生架構:
() 物理層面的架構-人體、服裝與環境
可觸摸的環境包括:
(1)機械性物質-針刺物、指甲
(2)物理及化學物質-致灼傷和疹子的物質
(3)生物媒介-昆蟲、細菌、黴菌等。
() 社會心理與文化的架構-情境模式(情境觀點結合了認知、符號互動、文化等觀點
情境分為三大層次:
(1)服裝/服裝:服裝的構成元素
(2)服裝/人和:個人性質、活動關係
(3)服裝/社會:文化、社會關係、社交場所。
第二章重點 服裝與個人
一、 文化脈絡中的身體:
(一) 身體形象:指一個人腦海裡有關於她/他自己身體的圖像。服裝可視為人的第二層皮膚
(二) 身體滿意度:指個人對於自己身體的滿意度,是研究身體形象常用的概念。
(三) 身體理想美:為符合當代理想美標準而設計服裝以幫助不符合標準的女性接近理想。
(四) 跨文化的觀點:指二十世紀全沎的快速交流,使原本不同文化、等級的審美觀日趨一致。
二、 服裝與自我:
自我包括三層面:物質的自我(個人所擁有的物質性所有物,如:體型、外表、服裝)、社會性的自我(在他人眼中所認定的他及他所在社會體系中的身分地位和職位)、精神的自我(個人擁有的內在經驗,如:能力、價值、理想)。
Carl的自我論:真實的我(是自己對自己的知覺和評價) 、理想的我(自己希望能成為的自我形象)
Eicher 提出人們藉三種服裝的型態(現實、遊戲、遐想)來表達三種層面的自我(公眾我、隱私我、秘密我)
三、 服裝與性別角色:
男女間的性別差異包括:
(1)情緒反應-女性多
(2)攻擊性-男性富攻擊性
(3)從眾性-女性較從眾
(4)交友型態-7歲之後,女性傾向密友知己,男性傾向幫友夥伴
(5)生理(荷爾蒙)
(6)認知因素(成熟、性別認同、親長仿同)
(7)社會學習因素(觀察學習、模仿)
四、 跨越傳統性別界線之穿著者的分類與描述:
1. 反串/易裝者-CD為了某一目的而穿上異性服裝的人,男串女,女串男。
2. 變性慾者-TC俗稱變性人,不認同先天的生理性別,而有作外科轉換的念頭。
3. 易裝癖者-TV可能是雙性也有可能是同性戀,與TC不同於意識上TV很清楚自己的性別,只是在外表上會較為中性。
4. 變裝皇后-DQ絕大是男同性戀者,或以女性服裝及道具為表演訴求,以求謀生的工作者。
五、 女性主義者的服裝大致有以下三種型態:
(1)從眾-外表服裝符合女性化
(2)反抗-外表和儀態呈現反女性化態度
(3)矛盾-外表服裝傾向女性化,在自我對服裝的解釋和認定有抱持非常強烈的女性主義觀點。
六、 生涯發展與服裝:
發展:指人受孕到死亡的全部生命過程範圍,包含身心各方面的功能如身體動作方面、認知方面及心理社會方面的發展。
兒童期的服裝需求:合身、舒適、具伸縮性、耐久、安全的服裝。
青少年及成年人的服裝需求:衣服的選擇受身體變化的限制。
老年人的服裝需求:講究舒適和富機能性(透氣、吸水性強、質料輕柔和易穿脫)的服裝。
第三章重點 服裝與社會文化
一、 服裝溝通:溝通包含四大要素:(1)傳訊者(2)訊息(3)媒介/管道(4)受訊者/閱讀者
而傳訊者和受訊者/閱者是指有知覺的人;訊息是傳遞的內容,可以是過講話書寫的語言、人工語言、視覺素材,或非語言的形式;而媒介/管道是指訊息如何傳遞,可以透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傳訊者藉由媒介管道將訊息傳送給受訊者或閱聽者,而其接收到訊息經由知覺、認知、解釋和評估,然後決定如何回饋。
二、 語言是非語言的溝通:其特徵:
(1) 服裝是一種背景訊息,可以幫我們說話,協助進行溝通。
(2) 在一天當中,服裝通常可以穩定不變的持續好幾個小時。
(3) 服裝溝通是依情境而定。
(4) 服裝通常是一種不明確的行為。
(5) 服裝訊息是一種視覺的媒介。
(6) 對於服裝的解釋有極高的變化性。
三、 服裝訊息:服裝本身具有一些元素是人類可以經由知覺感受的,其元素也是設計的基本元素,包括了線條、形狀、輪廓、顏色、質感、圖樣、材質的結質、重量、纖維和氣味。如:纖維代表華麗、棉纖維為自然、或服裝中象徵男女性別的設計。
四、 Gurel指出個體對於服裝的興趣是多面向的,其包括了十二面向:
(1)關心個人的外觀(2)實驗性質(3)增強洞覺力(4)個性化(5)從眾(6)增強自我概念(7)端莊(8)舒適(9)經濟(10)名望(11)社交(12)宗教
五、 溝通媒介/管道要透過人類的五大知覺:視、聽、味、觸、嗅
六、 服裝訊息的傳達包含三大類:
(1)個人特質-人格特質、年齡、生活型態、心情等
(2)社會關係-文化背景、性別角色、婚姻狀況、經濟情況等
(3)場合特徵-場合的正式與重要性、個人可能採取的行動和個人可以參與的活動等。
七、 orgado歸維出四種後現代服裝外觀的特徵:
(1) 選擇主義:消費者有很多的選擇性,會擭配計多不同款式、品牌、風格、價位的服裝集一
身,不僅是省錢,藉由選擇、組合和搭配服裝創造個人特色和定位。
(2) 懷舊:當進入新世紀人會變得懷舊,對過去的時代感到興趣,因此,以往流行會受重視。
(3) 質礙傳統與規範:服裝呈現出混合男性化和女性化的象徵、休閒的搭配正式的、和違反傳統美學的組合原則等。
(4) 人造偽裝:指人造偽裝在後現代時期和真實、稀有一樣有價值。消費者會有低廉的代價享受逼真的商品。
八、 服裝、團體、階級與族群
(一) 從眾與個人化:
優點. 缺點
從眾: 在服裝的從眾性行為可使人接受或符合所屬團體中的服裝規範。
(1)可以被社會團體接受與認同。
(2)加強個人在工作上的專業可信度。
(3)可以讓個人的工作容易及更安全。
(4)在團體中減少競爭和促進合作的精神。
(5)可以清楚的區分不同的團體。
它會阻止和壓制個人想表現自己本身的慾望,使個人無法展現真正的自我。
個人化:
(1) 表現個人風格-穿出自我。
(2) 提高知名度或獲得財務上的報酬。
(3) 得到心理上及精神上的報酬,表現和面真我。
(4) 傳達身分認同與象徵。
個人化的服裝行為在團體多少須冒風險,如:遭異樣眼光、輿論壓力、團體排擠
(二) 服裝與社會團體:社會團體是文化架構中的微觀層次,社會中存在各種不同性質的團體。
團體的類型有:
(1)會員團體-家庭、教會、俱樂部或專業組織
(2)同儕團體-擁有相近的年紀、社階級或教育背景等
(3)理念團體-個人願意歸屬並作為行為的追尋典範。
團體制服與組織文化:制服是一種視覺符號系統,可以協助辨識組織中的成員角色。
制服具有下列四種特徵:
(1)作為組織的標記
(2)展現或隱藏個體的地位
(3)確定合法地位
(4)壓制個人主義。
製服被認為可促進和協助教育目標的達成(功能):
(1)捉進使學生遵守紀律並尊重師長
(2)提高團隊精神和榮譽感
(3)落實由統一制服維持教學標準的信念
(4)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5)消除學生之間的社階級差異。
一般公司採用制服的優點:
(1)對外代表公司硬體形象與文化-活廣告。
(2)增進外對公司的認知程度。
(3)提昇公司的信任度與權威感。
(4)節省員工金錢。
(5)對內顯示公司軟體內容-人的整齊劃一和精神奕奕。
(6)昇工作效率、責任心和榮譽感。
(7)避色工作角色混淆。
(8)促進內部的諧與互動。
(9)凝聚團結力與動員效果。
(三) 服裝與社會階級:由經濟地位來區分社會階級。
(四) 服裝與族群:生理上可分為三大種族:(1)高加索人(2)蒙古人(3)黑人血統。
服裝常常也是族群表徵的重要根據之一。
九、 服裝流行與文化變遷:
流行:以名詞來說,指一種或一項特殊的製作或形式,此時流行可以當成方法、風俗習慣的同義字。當動詞來用時,流行指的是製作或從事的活動。綜合來說,流行指被社會團體中的大多數人所暫時採用的適合當代時間和情境的一種行為方式。
流行的基本原則:
(1) 新流行的發明有許多來源,不只是來自服裝設計師。
(2) 新流行傳承過往的流行,而且不會有戲劇性的巨大改變。
(3) 流行是外在動力(我們的文化、社會、生活型態、歷史、經濟和市場系統)
(4) 許多不同的流行趨勢同時存在於不同的消費團體層次。
(5) 個別化和從眾是兩股同時影響流行創造和採用的相對力量。
(6) 流行有生命週期。
(7) 所有的流行都會結束。
十、 生命週期:指針對每一種流行產品,流行生命週期的曲線可以展現在不同時間階段消費者接受該服裝款式的程度。
流行生命週期包含三個關鍵要素:
(1)流行擴散的時間長度
(2)消費者採用流行產品的速率
(3)流行產品被接受的層次與廣度。
流行市場的生命週期可分為下列四個行銷階段:
(1)商品引進階段-將流行商品引進到市場,介紹給消費大眾,準備上市的創新階段
(2)成長階段:指流行商品存貨增加和銷售加速成長的階段
(3)大眾商品階段:流行商品銷售趨於穩定,廣被大眾接受的成熟階段
(4)清倉衰退階段-經銷商大量出清過期商品存貨的消退和萎縮階段。
十一、 流行消費者的類別:(1)流行創造者(2)流行意見領袖(3)早期大眾市場消費者(4)晚期流行追隨者(5)流行絕緣者和落後者。
十二、 影響流行形成的因素為四層次:(1)與自我協商(2)與他人協商(3)流行體系(4)文化體系。
十三、 文化的變遷:指在文化中任何思想、行為和物體本身的重要明顯改變、修正或轉換。
文化的變遷會產生同化和涵化。
同化指:一個文化的人移入另一個文化,而與該文化融合的現象。
涵化指:指同化的過程中有階段的,而開始的階段就是涵化,指一個體先內化主流文化中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但並不完全認同與融入主流社會中。
造成社會文化變遷的關動力有四類:
(1)創新
(2)權威的影響
(3)社會衝突-乃文化變遷的最大原動力,包含族群間的爭論,如財富、權力、聲望等
(4)資本主義-丘種以自由市場運作為基礎的經濟體系,這種體系的動力源於競爭和利潤。
十四、 未來的趨勢:Damhorst分析目前美國文化,歸納出四個未來趨勢:
(1) 在美國少數族群的比例增加
(2)全球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
(3)科技的革新
(4)環境維護的關注提高
第四章重點 服裝的設計
一、 設計:是把一種計畫、規劃、設想、問題解決的方法,通過視覺的方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
二、 流行市場分為三大類:
(1) 高度流行市場:通常為流行的帶動者,以設計師為品牌的號招力,強調個人風格,本身即具有創造市場的能力。如:香奈兒.三宅一生等
(2) 次流行市場:指流行的高度追隨者,以品牌形象為號招力,如:夏姿.MAX.ESPRIT等。其產品具有一定品質及明顯市場區隔,針對特定的目標對象設計服裝。
(3) 量販商品: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量生產販售,如:NET.GAP等,不強調設計師個人的創意,而是重視大眾化的需求及商品的組合性,又稱之為商品企劃。
三、 設計的工作考慮的三個主要環節:設計、生產、銷售。
四、 服裝設計之工作內涵可能範疇包含:美學涵養、設計技術、流行分析、服裝構成、服裝材料、人因工學、成本分析、生產管理、品質控制、產品採購、市場分析、市場調查。
五、 布魯諾. 莫拿利將設計師分為兩大類:設計專家與浪漫的設計家。前者重視程序性的法使工作獲得進展,不至於浪費時間,後者富於天才,希望找特殊的技術去完成非常昂貴而難做的作品,雖然美觀卻不太實用。
六、 設計的基本程序:研究分析(市場調查、流行分析)、主題企劃(蒐集靈感資料、構思設計理念)、設計發展(色彩企劃、材料選擇、設計稿發展)、樣品製作(打樣、評估)、產品生產、產品銷售
七、 服裝設計的基本原則:
(1)比例與分割:比例可說是生活中最常被提出來的問題。
(2)平衡:乃是視覺與心理的安定力量,又可分成對稱性的平衡及不對稱性的平衡兩種。
對稱式指形體之左右邊幾乎完全相同的對稱,如人體,蝴蝶及鳥類等。
不對稱乃指左右在體上雖然不完成相同,但因為量感、色彩及質感等因素的巧妙安排,產生視覺與心理上的平衡。
(3)統一與協調:平衡與協調是常見、穩重及安全的設計原則,但也令人感到單調與乏味。
(4)強調:乃是統一與協調相對應的設計原則,這種具有加強效果的設計也是常見的手法,通常都是視覺的焦點,又稱為焦點式的設計。
(5)律動:經由連續反覆所產生如音樂節奏航的律動感,又區分成規律與不規律的重覆。如以布料花紋、色彩、造型的方式產生活潑的動感。
八、 服裝設計的基本要素:
設計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圖文與造型、質感與素材。
構成服裝的四大要素:布料、人體、引力、裝飾。
服裝設計的基本考慮項目:色彩、質感、造型、美學及人因工學等素養。
服裝與色彩:
(一) 色彩的產生及分類系統:
色彩的三要件:
(1)色相:區分不同色彩的重要因素,色相多達128種以上。紅色、黃色、青色為色彩三原色,將三原色兩兩相即為混色系列。
(2)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可以物體為混色系列。
(3)彩度:指色彩的純度或者是灰質的多寡。
由三個元素所構成的色體系稱為色立體,透過科學的方法測試,每個色彩都有不同的波長及光譜。
(二) 色彩的知覺及心理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對相同色彩會產生不同的詮釋。從色彩分類中之色相來說,長波長色彩如:紅、橙、黃色,具澎脹與輕盈之視覺效果。而短波系如青、綠、紫色等,則有收縮及沉重之感,而相同色相中因明度變化也會產生不同知覺效果與心理反映。高明度感覺明快、清爽、女性化、軟弱及優美,低明度則壓抑、穩定、個性、男性化。高低彩度亦同。
(三) 服裝色彩的使用:
(1)色彩企劃:第一要件乃根據趨勢預測流行色彩,作為布料及服裝設計師的參考資料。其次是布料設計,比市場提早約一年至一年半進行,最後是服裝設計。
(2)色彩搭配:設計師以其專業設計涵養及對流行的敏銳度,企劃服裝商品色彩,但,穿著者可依自己喜好與品味來搭配。
【調和色】:指以相同或近似之色相、彩度、明度的搭配,容易產生協調感與統一感,是比較穩重、安全及舒適的配色方式。
【對比色】:為對比的色相、彩度、明度的搭配,容易產生強調或律動的感覺,是比較活潑、大膽具挑戰性的配色方式。
服裝型態與線條:
創造或設計和基本造型的視覺元素:點、線、面的使用有關。
造型發展過程中最簡單的元素為點,點的連續移動構成線,線的移動則形成面,當二度空間的平面移動時便成三度空間的體。
廣義的服裝線條包含兩個部份:外觀的輪廓線條以及內部的分割線條。可以將外觀的輪廓線條歸類於服裝的外在型態,其他內部的分割線條,則歸於服裝的線條。
(1) 服裝的型態:是指服裝的外觀輪廓線條,也可以說是服裝的剪影。
(2) 服裝的線條:指的是除服裝外型外,內部的分割線條。
內部分割線條分為兩大類:
構造線-指具有機能性功能考量,或因應服裝外形結構需求而產生的分割線條。如:圍線、袖攏線、腰褶線、胸褶線、公主線等,也稱之為剪裁線。
二則是裝飾線-與服裝結構無關,只是具有裝飾效果的分割線條。
服裝的質感與素材:
我們對素材與質感的知覺與心裡反應,來自於社會文化和個人的視覺與觸覺經驗。
九、 服裝設計與生活:
(二) 認識流行、選擇流行:流行乃指特定時間與地點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者稱之。流行是消費者所創造出來的,具有週期性的一種時尚。
現今的流行有:
(1)臉型的修飾:圓臉適合V型領,可藉此拉長臉與頸部的比例,反之,尖臉選擇圓型領,看起來較豐潤。
(2)體型的條飾(3)穿裝與臉色的搭配。
(三) 常見的個人風格有:
(1) 古典風(強調高尚品味與優雅氣質,精典款式、精緻的布料、合身的剪裁)
(2) 浪漫風(女性化品味與溫柔氣質,粉紅色調、荷葉邊飾、花卉圖文、柔軟的布料)
(3) 華麗風(複雜的裝飾與誇張品味,具寶石般華麗色彩與光澤的布料、對比的搭配)
(4) 自然風(中性化品味與不造做特質 、大地色彩、天然素材、寬鬆剪裁,最能突顯輕鬆)
(5) 運動風(強調年輕、健康與活力特質,具運動服、工作服特徵的布料、剪裁及符號或具機能性的運動風格)
(6) 現代風格(強調極簡的現代品味與理性氣質,無彩色或深色系色彩、直線條剪裁、不具任何裝飾性的簡單線條,最能突顯冷漠、疏離的現代風格)
(四) 形象創造:一般人會利用形象創造來表現自我。
第五章重點  服裝的構成與製作
一、 服裝結構型態:
(一)圍裏式或垂墬式:通常出現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如:古希臘羅馬、非洲、印度及東南亞等。
(二)裁剪式:在溫帶或寒帶,如:歐洲、北美洲等
(三)合併式:綜合上述兩型態,出現在溫帶或亞熱帶,如中國及日本。
二、 服裝構成學:指完成一件衣服所需的相關知識,也就是從設計、紙型製作、剪裁、綘製到著裝,每個過程所涉及專業知識。
三、 人因工學:具有介於各學門間的特性,混合了生理學、心理學、工程學、及人體測量學,其中非心理學部份也稱為人因工程。
對服裝人因工學來說,必較著重的是人體解剖、生物力學及觀念與行為上的特徵,透過生活、環境之觀察與精密的人體計測,如:人體的外觀輪廓條的化,內在的肌與體骼結構及行走坐臥等人體日常生活的動作變化。
而服裝人因工學的考慮,目的在於使服裝的裁更合身及穿著更舒適。使服裝構成必須在美觀與機能之間取得平衡,服裝的設計與製作也因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考慮觀點。
四、 工具及材料選擇與應用:
(一) 服裝製作工具:量身及製圖工具(皮尺、直尺、方格尺、L形尺、T形尺、彎尺、大彎尺、D彎尺、縮尺、圓規、筆、製圖紙、粉片、點線器)手縫工具(手縫針、絲針、其他輔助工具)裁剪工具(剪刀、紗剪、紙剪、布剪、居齒剪、牙口剪)車綘工具(車綘針、梭子、梭殼、車綘、輔助器、綘紉機)整燙工具(電熨斗、燙臺、燙馬、燙墊、整燙機械)
(二) 材料的選擇與應用:分為面材(即主料,指服裝外觀上顯而易見之主要使用材料)及副材(指搭配性之服裝材料)兩種。
面料的選擇要考慮因素:
(1)設計創意的表達,包含設計創意中的形與質。
(2)著機能性的思考,包含符合人體工學之活動性等。
(3)整理照顧,包含保養、儲藏及洗滌方式等。
副料的選擇要考慮因素:主要配合面料及設計創意的表達。
最常見的副材種類:
(1)裡布:用於服裝靠近身體之內層襯裡稱為裡布。其功能為:增加服裝穿裝舒適性、提昇服裝之美觀性及價值性。
裡布選擇與應用:
(a)搭配表布之種類及厚薄。
(b)配合特殊功能需求,如保暖毛或透氣網布的應用。
(c)配合特殊設計效果,如格子或印花布的應用。
(2)襯布:夾於面料及裡布之間,通常貼於面料或貼邊上。主要功能為增加布挺性,讓服裝定型或增加支撐力,常用於領子、門襟、袖口、腰頭、前胸、後背及肩部等。
常見的種類:
(a)毛襯:套裝、西裝
(b)一般布襯:襯布
(c)針織布襯:薄布料
(d)不織布襯:工業用途的襯布,可配合燙襯機使用。
(3)襯墊:常用於服裝的兩測肩部,也稱為墊肩。一般有自然肩、方形肩、拉格蘭袖等。
(4)服裝扣合工具:釦子、拉鍊、魔鬼氈、鉤子、暗釦、四合釦、釦環、釦夾。
(5)縫合線:車縫線SP線、手縫線、考克線、裝飾線、假綘線。
(6)其它:如織帶、緄邊、流蘇及蕾絲花邊等。
五、 服裝製作
定作服:(個別量身訂製)
高級訂製服裝來自法國巴黎。主要以量身定做的個別服裝為主,稱為【訂製服裝】
其製作流程:
(一) 紙型:是服裝製作的藍圖,考慮重點是如何將平面的布料,轉化為符合人體所需立體的結構。
取得紙型的方式有:平面製圖與立體裁剪
優點 以直接在紙上繪紙型方式進行,較具時效性,適合大量生產的服裝 比較靈活,能隨時調整並立即看到結果,適合於新的或較為雜的設計線條
缺點 對初學者或較雜的設計,不容易想像或掌控完成之後的效果。 人檯的尺碼是固定的,無法適用所有尺寸的變化,而過程中比較花時間,較不適合大量
(二) 縫製:服裝的最後完成階段,包含裁剪、車縫與整燙的過程,服裝的結構與造型並不是完全靠紙型來掌控,一部份可以靠製作的過程來塑造,如縮縫、吃針及伸縮燙等技巧。
成衣:大量生產服裝(以群體為服務對象)
成衣製造的流程:
1)生產工程部(或稱生產管理部,簡稱生管)
2)生產樣品部門
3)裁剪部門
4)車縫部門
5)整燙及包裝部門
6)檢驗部門
六、 服裝構成學與生活
服裝的基本分類有兩種:
(一) 機能分類:指服裝的型態結構與用途,又可分為型態分類(以服裝的結構作分類,如上衣、下身穿著)及用途分類(以穿著用途及場合分類,如家居服、上班服、禮服等)
(二) 設計分類:依設計特點之輪廓線條、風格,如秈型、梯形及古典、浪漫、傳統等。
而服裝構成學的主要重點為服裝之結構,因此以機能分類中的型態分類為主。
服裝尺碼系統:常見的日本成衣尺碼標示S、M、L、F(通用尺碼)。常見的英美成衣標示:美國6號尺碼相當於英國8號尺碼。淑女多為8.10.12,婦女為36.38.40,男性為36.38.40等。常見的歐洲標示:主要採同一成人尺寸系統,為36.38.40等,同38號德國尺寸大於法國,而法國尺寸又大於義大利,乃是因為德國人體型大於法國,而法國體型大於義大利。台灣常見的標示方式,為法國及義大利為多,其體型上較接近。
七、 影響服裝生理的舒適有兩大因素:
(一) 布料的舒適性:需考慮環境、氣候因素。
(二) 剪裁的舒適性:是否合乎人體工學。
第六章 織品素材的形成
一、 纖維的分類:
(一)以取得纖維的來源:分為天然(纖維素、蛋白質纖維、礦物纖維)和人造纖維(再生纖維、半合成纖維、合成纖維、其它如金屬、陶瓷纖維等)
(二)以纖維長度來分類:短纖維(通常以公分或英吋來表示如:棉、麻、羊毛等) 、及長纖維(通常以公尺或碼來表示如:蠶絲或人造纖維)
二、 各種纖維的特性:
維維素纖維的特性:(1)良好的吸濕性(2)皺摺回覆性差(3)導電性佳(4)抗酸性差(5)易燃
蛋白質纖維的特性:(1)回彈性佳(2)比重低(3)抗鹼性差(4)不耐氧化劑(5)在乾熱環境下易受損
人造纖維的特性:(1)遇熱易產生變形(2)抗化學藥品性差(3)回潮率低(4)屬視油性(5)回彈性極佳
三、 基礎纖維鑑別法:有燃燒測試法、顯微鏡觀察法、化學溶解法、呈色試驗法等
纖維燃燒測試法:依纖維的化學組成來進行初步的分類,可簡單將纖維分為四大類:纖維素纖維(快速燃燒,沒有特殊味道)、蛋白質纖維(燒慢,有自熄現象。產生類似烤肉的味道)、人造纖維(持續燃燒,伴隨融滴,冒出黑煙,產生與燒塑膠時的臭味)、礦物質纖維(無焰的燒,發紅光)。
其燃燒測試法的優點:樣本量少,容易取得,及不需複雜且昂貴的儀器設備。不需高超技術,重複練習,經驗累積有助於做出正確的判斷。
四、 紗線:指細長、編延而且有強力與柔軟性,是纖維或其他材質的聚合體,可用於織造或其它用途(如釣魚線等)。
紗線的形成:由纖維製成紗線時,纖維的長短會響所採用的製程方式,可分為短纖維妙線、長纖維紗線、混紡紗線等。
短纖維妙線的形成:除了蠶絲屬長纖維,其餘均為短纖維。要使短纖維製成符合細長、棉延的線要透過加撚(TWIST)的動作,將短纖維集合延伸,其外觀有細小毛羽狀,不像人造光滑。
人造纖維紗線的形成:蠶絲與人造均屬長纖維,已具綿延細長的特性。
混紡紗線的形成:指先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纖維依所設定的比例混合,再紡成紗線。如CVC指的是纖維與聚酯纖維的混紡比例中,棉纖維所佔的比例超過50%
混紡紗線在測驗時,初步可用顯微鏡的觀察,而要確知人造纖維的種類則可再以化學溶解試驗法檢測即可。
紗線的分類:(1)短纖維紗:由短纖維組成,需藉由外力使之成紗體。
(2)長纖維紗:可由單根或多根長纖維組成。
(3)複合紗:至少包含兩組紗線,重新組合成新的紗體。複合紗與混紡紗不同,它是將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紗線以包裏或覆蓋的方式組合成新的具有特殊性能的紗線,如棉包彈性紗。
紗線外觀的分類:(1)平紗 (2)花紗:是根據其所呈現之效果特徵,分別給予不同的名稱。(毛圈紗、結子紗、毛毛蟲紗、螺旋紗等。
紗線的基本特性:以加撚的方式將纖維製成紗線時,其撚向和撚數就是兩個與所製成之紗線特性息息相關的因素,所以說撚向和撚數決定了部分的紗線特質,
影響紗線的因素:
(1)撚向會影響紗線的光澤,撚向是加撚的方向,分為S撚或Z撚
(2)撚數會對紗線的外觀及強度造成影響。撚數是計算單位長度中所包含的撚數,一般以1英吋或1公分為單位,以TPITPCM來表示。
(3)紗線的粗細度:其分類系統有:
(A)定長制(直接制,主要用於人造纖維,數值越大,表示紗線越粗)
(B)定重制(間接制,主要用於天然纖維紗線,當數值越大,表示紗線越細。
五、 布料:分為梭織布、針織布、不織布等三種。
()梭織布:至少需兩組的紗線-經紗、緯紗。
兩組以互相垂直的方式依所設計的圖案上下交錯而成。
及步驟:
(1)形成開口
(2)投射緯紗
(3)打緯固定
(4)釋出經紗
(5)捲取布匹。
梭織布的三大基本分類:
(1)平紋-將經、緯以一上一下的方式垂直交錯而成,如:紗布、牛津布
(2)斜紋-所呈現之外觀又可區分為左斜(斜線為左高右低)及右斜(斜線為右高左低)2/1方式進行,即21下的意思,如:嗶嘰布、軋別丁。當斜度小於45時為緩斜紋,大於時為急斜紋。
(3)緞紋-最明顯的持徵為其浮長更長,至少為4,即連續兩次的經紗與緯紗上下交錯時,期間至少穿越4根緯紗,其浮長較長,故經緯的交錯也較少。如:緯面緞紋等。
梭織布的優缺點:有經緯線的交錯,因此較為穩固,不易變形。但缺被拉伸的能力,影響活動量大時的穿著舒適性。
()針織布:是將單根或多根的線應用環環相扣的原理,將線圈不斷地套疊形成布匹結構,也就是所謂的針織布,其沒有經紗、緯紗之分,而方向,也以對應於梭織布料的方式將縱向成行的部分,稱為經圈。而橫向成列的稱為緯圈。
針織布的優缺點:具有拉伸性,提高合身性與穿著的舒適性。缺點乃容易變性。如內衣、襪子
針織布的四種針法:
(1)正針-外觀看似英文V字效果
(2)反針-呈半圓形
(3)掛針-又稱吊目或半織,有特別拉長V字效果
(4)空針-又稱不織,在空針處僅有紗線橫過,沒有線圈的結構。
針織的密度以G來表示,中文為隔距的意思。14G指每英吋有14針,比較7G則較細緻。
針織布的密度則用wpi*cpi來表示。WPI指每英吋所含的經圈數,CPI指每英吋所含的緯圈數。
不織布:不經過織造的過程所形成的布,而纖造指的是梭織及針織的過程。也就是說不織布是看不見垂交錯的經紗、緯紗和線圈結構的。如:毛氈布。
()不織布的製作:先將纖維平鋪成層狀,再以機械或化學法將纖維層結成布狀結構。
不織布的優缺點:製程簡單、生產速度快、材料可選擇的範圍廣泛。缺點則無法提供與一般布料的強度及穿著伸拉後回覆原狀的特性。
不織布的用途:
(1)織品服裝
(2)土木工程
(3)個人衛生
(4)居家用品
(5)文具用品
(6)家庭裝飾
(7)醫療保健
(8)清潔用品
六、 布料的選擇要考慮的因素有:美觀性、舒適性、功能性、耐久性、安全性。
第七章 染整加工及新素材
一、 顏色的描述應包含:色相(指一般稱的顏色)、明度(顏色明暗的程度)、彩度(色彩的鮮豔程度,也稱為飽和度或純度)
二、 色料:(或稱色素,或染料或顏料,其三原色為正藍、正黃及正紅。將三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後會越暗沉,因此色料的混合原則也稱為減法原則。)
色光:(其三原色為藍紫光、綠光、紅光。將三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後會越明亮,接近透明色或白光色,被稱加法原則。)
染料索引:是由美國紡織化學和色料工作者協會AATCC與英國染色及色料工作會共同出版。
三、 色變異現象:指消費者在門市賣場所看上的衣服於家中再看時,產生不相同的感覺,主要是因為特定光源下兩者呈現相同的產色,在不同的光源下則可能產生顏色的差異。
四、 色牢度:指在織品被使用的期間,於適當的清潔保養程序下,維持有顏色的程度。色牢度的好壞由評級來決定,五級為最佳,一級為最差。
五、 影響染色與印花的因素有:
(1)織物的化學結構種類
(2)適用於該類織物的色選擇
(3)既有的機器設備
(4)生產製作成本考量
(5)合於最終用途色堅牢度的要求。
六、 染料的分類:染料的來源:
(一) 天然染料:可由動物、植物、礦物中取得
(二) 合成染料:為人造化學物質,最常採用的分類方式為依其染色條件及染色過程區分:
(1) 酸性染料:染料分子為水溶性,染色過程中需加入酸。一般將金屬絡合酸性染料及金屬合染料歸納屬於酸性染料,其耐日光色牢度或耐水洗色牢度極為良好。
(2) 陽離子染料:染料反應基座呈鹼性,日光色牢度與水洗色牢度均相當良好,陽離子染也適用於改質過的尼龍纖維與聚酯纖維,但對染著天然纖維則無法提供良好的色牢度。
(3) 直接染料:主要用於棉及縲縈。染料分子溶於水,只需加入一般的鹽做為染色助劑,處理過程簡單直接,但染的顏色效果較不鮮豔,?水洗色牢度差,尤以深色最顯著,為改善此點,其需再以其它化學藥劑進行後處理加工。
(4) 反應性染料:染與被染物之間是藉由化學鍵相互結合,也因此產生較強的鍵結關係。主要應用於纖維素纖維,如棉、麻、縲縈等。摩?、水洗、日光、耐汗等色牢度的評級均屬良好。
(5) 分散性染料:醋酸纖維是第一被成功研發出的疏水性纖維,但在高溫高濕的地區容易發生氣體褪色的現象。
(6) 甕染料:染料不溶於水,需藉助還原、氧化的過程來染色,耐水洗及耐日光色牢度,相當良好。但染色過程複雜,每一步都要小心控制。
(7) 硫化染料:以斗化學結構中含有硫而得名,可染出深色的效果,如黑、咖啡、藍色等。具有適度的耐日光色牢度及良好的耐水洗色牢度。
(8) 偶氮染料:因染料化學結構含有偶氮得名,主要用於棉纖維,提供良好的耐水洗、耐氯漂、及耐日光色牢度。由於染色過程在低溫進行,因此染料俗稱冰染。
八、 染色過程的階段:
(一) 染料分子由染浴中吸附到被染物表面
(二) 染料分子由被染物表面逐步擴散到纖維內部
(三) 染料分子與被染物纖維形成化學鍵結,染色完成
九、 不同階段的染色:
(一) 原液染色:是人造纖維特有的染色方式,於製作人造纖維紡絲原液時即加入色料,經紡嘴擠壓出的纖維也就帶有所設定的顏色。
(二) 纖維染色:於纖維狀態進行染色,染色滲透性及色牢度均相當良好,後續可製作出具有自然混色效果的成品。
(三) 毛條染色:將短纖維製作成紗線需要經過多次的梳理,以去除其中較短維,增加纖維間的平整性,提高紗線的品質。其色牢度、製作成本、顏色風險均與維染色相近。
(四) 紗線染色:相較於前三種染色方式,紗線染色可以在較低的製作成本下達到相當好的色牢度。又可分為絞紗染色、筒子紗染色、經軸染色等不同方式。
(五) 布匹染色:是最常見的染色方式,不論生產成本或是顏色風險均屬較低。透過傎選染料種及完整的染色後處理工程,仍可達到令人滿意的色牢度要求。能提供布匹染色的機器有多種選擇,主要是根據布料的特性,如:布料厚薄度、單位面積的重量及布織布或梭織等。
(六) 成衣染色及成品染色:常用於毛衣、T恤等染色方式。最能符合流行色的預測,但色牢度可能不如採用前述之其它方式。
十、 特殊染色效果:一般用於布匹染色時採用:
(一) 交染效果:為了結合不同纖維材質的優點,經常採用以混紡的方式來製作布料,於染料與纖維間有其特殊的上色關係,因此混紡布料也經常造成染色的問題。交染效果正是為了解決此缺點而產生的特殊效果染法。
(二) 併合染色效果:應市場的需求,混紡布料也經常會被染成單一顏色。因此,擇染料時除了針對個別纖維挑選適合的染料種類外,還必須選擇同一顏色。如此,混紡布料中的不同纖維成分則被不同類別但同一顏色的染料染著,體布料呈現一致的外觀顏色。
(三) 深淺調染色效果:在布料織造時選用屬於同一纖維家族,但不同類別的紗線,如此一來,雖都可以使用同一類別染色,但對於染料有不同程度的吸收,造成深淺調的染色效果。
十一、 印花的介紹:
印花的分類:分為染料印花及顏料印花
採用染料印花方式來呈現圖案的設計時,可以依織品材質選擇適當的染料,所需考慮的事項與染色大略相同,相較於染料與被染物之間的微紗關係,顏料的應用似乎簡單許多。
而顏料不溶於水,不會進入纖維內部,不會與纖維產生真正的鍵結關係,而以類似黏合方式附著在纖物表面。
因此,在考慮顏料印花的色牢度時,其實取決於消費者所看不見之高分子黏合劑的性質。顏料印花過程簡單,成本低,但對成品部分略帶粗硬且稍厚的手感,消費者則不是人人都喜愛,
其它相關可能問題包括:清洗後,在整燙時需特別注意,以免熨斗的高熱破壞了圖案的顏色,過大面積的顏料印花處理,有可能影響透氣度及舒適性。
十二、 基本印花方式:
(一) 網版印花:又分為平網式網印及圓網式網印。
(1)平網又稱絹印,細密的孔洞,藉著保留孔洞或將孔洞以感光乳膠填塞的方式將所設計之圖案轉移到已緊繃框,如此,當色料被橡皮刮漿刀刮過絹網時,則圖樣部分的色料可穿過孔洞到達布料,其餘色料則因孔洞被感光乳膠填塞,而無法透進入布料。進行網版印花時,每種顏色需一網版。
(2)圓網式網版印花可將網版準備為圓筒狀或採用劇有圖案之柱狀滾輪,色料由滾輪中央擠壓,藉由滾輪表面的孔洞流出,到達布料,由於是滾輪的轉動,因此印花速度較快,也稱為旋轉式網版印花。其每種顏色需一網版。
(二) 羅拉印花:由一連串成對的羅拉組成,羅拉表面劇有圖樣,且每對羅拉有一個供色的色料,刮去多餘色料的刮刀板,及刮去殘屑的刮刀板,當布料經過一連串羅拉中的每一對羅拉後,也就完成圖樣的印花,印花速度快但前置準備動作較費時且羅拉的設定難度較高。
(三) 其它衍生方式:應用網版印花或羅拉印花的基本概念,
另有許多其它衍生的印花方式如:
(1)雙面印花:同時在布料的反面印上相同或不同的圖樣
(2)拔染:將布匹染色後的布料上特殊的化學藥劑,其目的在於拔除布料上原有的顏色,藉此反白效果成圖案效果,也可採用在拔除原有顏色時,同時加入另一色料,使圖案部分的原色被拔除且同時呈現出新的顏色。
(四) 熱轉紙印花:將色料先印在紙上,應用昇華的原理再將圖樣轉印於布料的方式。在轉處理時,將已印有圖樣的紙與布料相對,製於高溫及壓力下,圖樣上的染料分子會昇華為小分子進入布料,達到圖樣轉移的目的。
傳統多是應用於分散性染料與尼龍纖維或聚酯纖維,但現已擴大應用到反應性染料與纖維素纖或蛋白質纖維。
熱轉紙印花轉移時,仍會以淺的顏色呈現原圖樣,因此還可以作包裝紙,二次利用。
十三、 特殊效果的印染方式:
(一) 蠟染:圖案的特徵是具有自然裂的紋路。
做法上先將蠟熔化並處理在布料上不希望被染著的部分,藉由蠟的覆蓋達到防止染料分子進入布料的目的,再將布料進行染色。
(二) 綁染:相較於蠟染以蠟達到防止上色的目的,綁染可視為是物理性防染。先在局部先縫或綁,再多以拉緊固定,阻礙染料分子進入。由於處理過程限制較小,可自由發揮創意。
十四、 整理加工:指將織物進行特殊的處理後,對織物的外觀或功產生加分的效果。
(一) 常見的基礎加工:
(1) 漂白處理:天然的棉纖維並非純白無暇,大是呈現各種深淺不同的黃褐色。
(2) 絲光加工:進行染色前,將棉織物在施以張力的狀態下以鹼性化學溶液(氫氧化鈉)處理,藉此可提高布料強度及染料吸收度。
(3) 碳化處理:是指將羊毛纖維以低濃度的硫處理後可除沾染在羊毛上的纖維素物質,如:樹葉及雜草,以便後續處理工程。
(二) 常見的美觀整理加工:
(1) 壓光處理:將布料經過一系列之表面光滑的滾輪處理,使布料產生平整光滑的效果。
(2) 起絨處理:在織物表面形成毛絨狀效果。在過去,是將織以天然刺果梳理摩擦,使原本就在布料的紗線凸出於織物表面,形成毛絨的效果,毛絨有方向性,因此在後續的裁片製衣時,要多加注意。
(3) 植絨處理:產生類似於起絨處理的毛絨狀效果,但其效果是來自將外加的看絨沾黏在織物表面所形成。施以黏著劑的部分可視實際需要全面塗佈或局部圖案,相同毛絨效果也可經由靜電處理而得。
(4) 燒花效果:應用纖維素纖維不耐酸性化學藥劑的特性,在人造纖維與纖維素纖維的混紡布料上,局部施以含硫酸的印花塗料,硫會將混紡布料中的纖維素纖維蝕去,造成該塗佈域形成薄而透明的效果。即將相同的印花塗料,小心控制塗佈於100%纖維素纖維的布料,則會因硫酸的破壞而在布料表面造成孔洞效果。
(5) 起皺效果:布面產生凸凹的立體效果,應用化學藥劑對布料局部造成縐縮的現象,未塗有藥劑的布面,則因受縐縮部分的牽拉而成立體凸出。常見的子為將鹼性的氫氧化鈉局部塗佈於棉質布料。
(三) 常見之功能性整理加工:
(1) 纖維素的抗皺加工%
第七章 染整加工及新素材
一、 顏色的描述應包含:
1.色相(指一般稱的顏色)、明度(顏色明暗的程度)、彩度(色彩的鮮豔程度,也稱為飽和度或純度)
2. 色料:(或稱色素,或染料或顏料,其三原色為正藍、正黃及正紅。將三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後會越暗沉,因此色料的混合原則也稱為減法原則。
3.色光:(其三原色為藍紫光、綠光、紅光。將三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後會越明亮,接近透明色或白光色,被稱加法原則。)
染料索引:是由美國紡織化學和色料工作者協會AATCC與英國染色及色料工作會共同出版。
色變異現象:指消費者在門市賣場所看上的衣服於家中再看時,產生不相同的感覺,主要是因為特定光源下兩者呈現相同的產色,在不同的光源下則可能產生顏色的差異。
4. 色牢度:指在織品被使用的期間,於適當的清潔保養程序下,維持有顏色的程度。色牢度的好壞由評級來決定,五級為最佳,一級為最差。
二、影響染色與印花的因素有:
(1)織物的化學結構種類
(2)適用於該類織物的色選擇
(3)既有的機器設備
(4)生產製作成本考量
(5)合於最終用途色堅牢度的要求。
三、 染料的分類及來源:
(一) 天然染料:可由動物、植物、礦物中取得
(二) 合成染料:為人造化學物質,最常採用的分類方式為依其染色條件及染色過程區分:
(1) 酸性染料:染料分子為水溶性,染色過程中需加入酸。
一般將金屬絡合酸性染料及金屬合染料歸納屬於酸性染料,其耐日光色牢度或耐水洗色牢度極為良好。
(2) 陽離子染料:染料反應基座呈鹼性,日光色牢度與水洗色牢度均相當良好,陽離子染也適用於改質過的尼龍纖維與聚酯纖維,但對染著天然纖維則無法提供良好的色牢度。
(3) 直接染料:主要用於棉及縲縈。染料分子溶於水,只需加入一般的鹽做為染色助劑,處理過程簡單直接,但染的顏色效果較不鮮豔,?水洗色牢度差,尤以深色最顯著,為改善此點,其需再以其它化學藥劑進行後處理加工。
(4) 反應性染料:染與被染物之間是藉由化學鍵相互結合,也因此產生較強的鍵結關係。
主要應用於纖維素纖維,如棉、麻、縲縈等。摩?、水洗、日光、耐汗等色牢度的評級均屬良好。
(5) 分散性染料:醋酸纖維是第一被成功研發出的疏水性纖維,但在高溫高濕的地區容易發生氣體褪色的現象。
(6) 甕染料:染料不溶於水,需藉助還原、氧化的過程來染色,耐水洗及耐日光色牢度,相當良好。但染色過程複雜,每一步都要小心控制。
(7) 硫化染料:以斗化學結構中含有硫而得名,可染出深色的效果,如黑、咖啡、藍色等。具有適度的耐日光色牢度及良好的耐水洗色牢度。
(8) 偶氮染料:因染料化學結構含有偶氮得名,主要用於棉纖維,提供良好的耐水洗、耐氯漂、及耐日光色牢度。由於染色過程在低溫進行,因此染料俗稱冰染。
四、 染色過程的階段:
(一) 染料分子由染浴中吸附到被染物表面
(二) 染料分子由被染物表面逐步擴散到纖維內部
(三) 染料分子與被染物纖維形成化學鍵結,染色完成
五、 不同階段的染色:
(一) 原液染色:是人造纖維特有的染色方式,於製作人造纖維紡絲原液時即加入色料,經紡嘴擠壓出的纖維也就帶有所設定的顏色。
(二) 纖維染色:於纖維狀態進行染色,染色滲透性及色牢度均相當良好,後續可製作出具有自然混色效果的成品。
(三) 毛條染色:將短纖維製作成紗線需要經過多次的梳理,以去除其中較短維,增加纖維間的平整性,提高紗線的品質。其色牢度、製作成本、顏色風險均與維染色相近。
(四) 紗線染色:相較於前三種染色方式,紗線染色可以在較低的製作成本下達到相當好的色牢度。又可分為絞紗染色、筒子紗染色、經軸染色等不同方式。
(五) 布匹染色:是最常見的染色方式,不論生產成本或是顏色風險均屬較低。透過傎選染料種及完整的染色後處理工程,仍可達到令人滿意的色牢度要求。能提供布匹染色的機器有多種選擇,主要是根據布料的特性,如:布料厚薄度、單位面積的重量及布織布或梭織等。
(六) 成衣染色及成品染色:常用於毛衣、T恤等染色方式。最能符合流行色的預測,但色牢度可能不如採用前述之其它方式。
六、 特殊染色效果:一般用於布匹染色時採用:
(一) 交染效果:為了結合不同纖維材質的優點,經常採用以混紡的方式來製作布料,於染料與纖維間有其特殊的上色關係,因此混紡布料也經常造成染色的問題。交染效果正是為了解決此缺點而產生的特殊效果染法。
(二) 併合染色效果:應市場的需求,混紡布料也經常會被染成單一顏色。因此,擇染料時除了針對個別纖維挑選適合的染料種類外,還必須選擇同一顏色。如此,混紡布料中的不同纖維成分則被不同類別但同一顏色的染料染著,體布料呈現一致的外觀顏色。
(三) 深淺調染色效果:在布料織造時選用屬於同一纖維家族,但不同類別的紗線,如此一來,雖都可以使用同一類別染色,但對於染料有不同程度的吸收,造成深淺調的染色效果。
七、 印花的介紹:
(一) 印花的分類:分為染料印花及顏料印花.採用染料印花方式來呈現圖案的設計時,可以依織品材質選擇適當的染料,所需考慮的事項與染色大略相同,相較於染料與被染物之間的微紗關係,顏料的應用似乎簡單許多。而顏料不溶於水,不會進入纖維內部,不會與纖維產生真正的鍵結關係,而以類似黏合方式附著在纖物表面。因此,在考慮顏料印花的色牢度時,其實取決於消費者所看不見之高分子黏合劑的性質。顏料印花過程簡單,成本低,但對成品部分略帶粗硬且稍厚的手感,消費者則不是人人都喜愛,其它相關可能問題包括:清洗後,在整燙時需特別注意,以免熨斗的高熱破壞了圖案的顏色,過大面積的顏料印花處理,有可能影響透氣度及舒適性。
(二) 基本印花方式:
1 網版印花:又分為平網式網印及圓網式網印。平網又稱絹印,細密的孔洞,藉著保留孔洞或將孔洞以感光乳膠填塞的方式將所設計之圖案轉移到已緊繃框,如此,當色料被橡皮刮漿刀刮過絹網時,則圖樣部分的色料可穿過孔洞到達布料,其餘色料則因孔洞被感光乳膠填塞,而無法透進入布料。進行網版印花時,每種顏色需一網版。圓網式網版印花可將網版準備為圓筒狀或採用劇有圖案之柱狀滾輪,色料由滾輪中央擠壓,藉由滾輪表面的孔洞流出,到達布料,由於是滾輪的轉動,因此印花速度較快,也稱為旋轉式網版印花。其每種顏色需一網版。
2 羅拉印花:由一連串成對的羅拉組成,羅拉表面劇有圖樣,且每對羅拉有一個供色的色料,刮去多餘色料的刮刀板,及刮去殘屑的刮刀板,當布料經過一連串羅拉中的每一對羅拉後,也就完成圖樣的印花,印花速度快但前置準備動作較費時且羅拉的設定難度較高。
3 其它衍生方式:應用網版印花或羅拉印花的基本概念,另有許多其它衍生的印花方式如:(1)雙面印花:同時在布料的反面印上相同或不同的圖樣(2)拔染:將布匹染色後的布料上特殊的化學藥劑,其目的在於拔除布料上原有的顏色,藉此反白效果成圖案效果,也可採用在拔除原有顏色時,同時加入另一色料,使圖案部分的原色被拔除且同時呈現出新的顏色。
4 熱轉紙印花:將色料先印在紙上,應用昇華的原理再將圖樣轉印於布料的方式。在轉處理時,將已印有圖樣的紙與布料相對,製於高溫及壓力下,圖樣上的染料分子會昇華為小分子進入布料,達到圖樣轉移的目的。傳統多是應用於分散性染料與尼龍纖維或聚酯纖維,但現已擴大應用到反應性染料與纖維素纖或蛋白質纖維。
熱轉紙印花轉移時,仍會以淺的顏色呈現原圖樣,因此還可以作包裝紙,二次利用。
八、 特殊效果的印染方式:
1 蠟染:圖案的特徵是具有自然裂的紋路。做法上先將蠟熔化並處理在布料上不希望被染著的部分,藉由蠟的覆蓋達到防止染料分子進入布料的目的,再將布料進行染色。
2 綁染:相較於蠟染以蠟達到防止上色的目的,綁染可視為是物理性防染。先在局部先縫或綁,再多以拉緊固定,阻礙染料分子進入。由於處理過程限制較小,可自由發揮創意。
九、 整理加工:指將織物進行特殊的處理後,對織物的外觀或功能產生加分的效果。
(一) 常見的基礎加工:
(1) 漂白處理:天然的棉纖維並非純白無暇,大是呈現各種深淺不同的黃褐色。
(2) 絲光加工:進行染色前,將棉織物在施以張力的狀態下以鹼性化學溶液(氫氧化鈉)處理,藉此可提高布料強度及染料吸收度。
(3) 碳化處理:是指將羊毛纖維以低濃度的硫處理後可除沾染在羊毛上的纖維素物質,如:樹葉及雜草,以便後續處理工程。
(二) 常見的美觀整理加工:
(1) 壓光處理:將布料經過一系列之表面光滑的滾輪處理,使布料產生平整光滑的效果。
(2) 起絨處理:在織物表面形成毛絨狀效果。在過去,是將織以天然刺果梳理摩擦,使原本就在布料的紗線凸出於織物表面,形成毛絨的效果,毛絨有方向性,因此在後續的裁片製衣時,要多加注意。
(3) 植絨處理:產生類似於起絨處理的毛絨狀效果,但其效果是來自將外加的看絨沾黏在織物表面所形成。施以黏著劑的部分可視實際需要全面塗佈或局部圖案,相同毛絨效果也可經由靜電處理而得。
(4) 燒花效果:應用纖維素纖維不耐酸性化學藥劑的特性,在人造纖維與纖維素纖維的混紡布料上,局部以含硫酸的印花塗料,硫會將混紡布料中的纖維素纖維蝕去,造成該塗佈域形成薄而透明效果。
(5) 起皺效果:布面產生凸凹的立體效果,應用化學藥劑對布料局部造成縐縮的現象,未塗有藥劑的布面,則因受縐縮部分的牽拉而成立體凸出。常見的子為將鹼性的氫氧化鈉局部塗佈於棉質布料。
(三) 常見之功能性整理加工:
(1) 纖維素的抗皺加工:由化學鍵結產生記憶作用.不容易起皺.
2)纖維素的防黴加工:例如-銅離子有殺菌能力
3)羊毛的防縮加工:基本原理是減少鱗片末端的凸出以降低糾結
4)羊毛的防蟲加工:加工時可添加殺蟲劑及以雙硫鍵的位置取代
5)防水加工:加工塗佈覆蓋的高分子薄膜要具有微細小孔
6)撥水加工:處理時使用化學藥劑與纖維形成化學鍵的結合
十、織品新素材
(一)符合環保相關之規定:例如環保紡織標準中限制使用會導致皮膚過敏及致癌性的染料
(二)提高穿著舒適性:
1)萊卡(彈性纖維)具有塑身功能
(2)酷美絲強調迅速排汗
3Gore-tex具有防水.防風.排氣特性
(三)可提供特殊的功能性:1.抗菌功能2.撥水撥油功能3.抗電磁波4.反光功能5.抗菌防臭功能.
第八章服裝的選擇與消費
(一) 服裝管理的意義:
1. 服裝管理的重要性:服裝管理得當可以增加衣服的使用壽命
2. 了解個人的服裝需求:要從整理衣櫃開始
3. 建立個人之服裝管理藍圖:清點衣櫥並分類及記錄各種搭配之可行性
(二)服裝選擇之重點:
1. 消費服裝之考量因素:有a個人的需求.b外觀的美感.c經濟的因素.d服裝的易保養性.e服裝的安全舒適性.f服裝之流行性
2. 各類服裝之選擇考量:一般上班族服飾分成制服和便服為主有西裝.西褲.襯衫.針織服裝.運動服等
3. 聰明消費服裝之要領:要根據資訊篩選及選擇適當的賣場選購所需的服飾
(三)穿的權益:
1. 服飾標示基準
2. 應行之標示事項
3. 纖維成分標示之規定
4. 洗燙處理標示之規定
5. 標示方法應以中文為主
6. 服飾基準自民國八十三年七月十六日起施行
7. 織品標示基準:分a適用b不適用種類.c應行標示事項.d纖維成分標示之規定.e洗燙處理標示之規定f標示方法以中文為主
g織品基準自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8. 洗衣定型化契約範本:訂定十條內容自276279
(四)服裝的消費趨勢:
1. 全球化趨勢下之服裝消費:因各國陸續加入世界貿易共同體.服裝產品的交流更加頻繁
2. 環境保護考量之服裝消費:例如有機棉花的栽種可避免農藥污染及有色棉纖維的成功種植可避免染整的污染
266~272頁的圖案標誌要記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